經由在台東孩子的書屋工作的鄭慧妮小姐引薦,我們在去年九月前往拜訪孩子的書屋以及推動的陳爸,介紹有機紅藜種植與「可食用的風景」。
書屋的陳爸一直為了給孩子留下乾淨的土地、健康的環境而努力,也成立了農業組,希望可以嘗試紅藜的種植,提供給書屋的孩子們吃,若可行再擴增產量,增加書屋經費。可樂穀樂意協助提供種籽、種植技術與生物防治的指導,也願意協助收成後的紅藜碾製作業,回饋給書屋。
當時慧妮帶我們實地勘查種植的田野環境,是一塊路邊的坡地,肥份容易流失,礫石多,貧瘠的地,目前由志工協助農作,一切都在摸索學習和嘗試階段。可樂穀去年花了很多心思在台東的土地上,向在地土地環境與人們學習,很感恩有這個機會,促成未來彼此良性的合作。
今年三月我們再度去走訪,看了就知道,照顧者安哲非常認真拔草、移植,雖然部分長得很好,部分不好,他心理七上八下的說,他有去觀察別人種植的紅藜田做學習。可樂穀謝場長跟他說,他照顧得很好,以這樣的地,而且是第一次種植,就種出這樣的紅藜,很不簡單了,他終於露出笑容。
許多去年加入第一次種植紅藜的農友,因為經驗不足,移植和施肥都太慢;另外就是對於如何採收、曬乾、脫粒都沒有經驗,因此讓他們實際去觀看別人種植的紅藜,再加上到農友田間現場協助提出改善方法,都能讓大家更有信心今年繼續種紅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